早上先陪500去買車票
以免在七月這個旅遊旺季沒車回家


拉薩火車站前的廣場一個人都沒有
因為四周都被圍欄阻隔
只能從旁邊僅留的一條通道進入車站
而且要檢查證件 隨身行李還要過X光機
武警也不時的在附近巡邏


火車站旁就是汽車站
一樣有帶槍武警監視
氣氛好像有些緊張
弄得跟軍事重地一樣
我才拍了幾張照片就被制止


午後到大昭寺參觀
門前一樣有著虔誠的信徒在膜拜
我沒有忘記在獨克宗古城的承諾
平安到達拉薩後要把撿到的50元捐出去
因為大昭寺是座非常古老的寺廟 擁有非常多的歷史
所以在最下面找了些網路資料給大家參考


臥鹿法輪
法輪象徵佛法 而兩側的鹿則象徵聽法
意思是 佛法無邊 普渡眾生


在屋頂可以看到不遠處的布達拉宮
還看到了打阿嘎土
下面連結是我錄了其中一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QHAtxB_G78&feature=youtu.be
藏族整修寺廟屋頂或地板時
會站成一排排 手持特殊工具
上面為木棍或水管 下方為石頭
然後唱著歌 踏著步伐 敲打地面
節奏輕快且宏亮

走在群山環繞 白雲藍天的城市裡
布達拉宮抬頭可望
藏傳佛教的中心
我是為了好奇而來?
還是挑戰自己的極限?
又或者只是想逃離塵囂?

以下為補充資料

大昭寺,位於拉薩的寺院。又名“祖拉康”“覺康”(藏語意為佛殿),
始建于唐貞觀二十一年(647年),是藏王松贊幹布為紀念尺尊公主入藏而建的,後
經歷代修繕增建,形成龐大的建築群。

歷史

大昭寺始建於七世紀吐蕃王朝的鼎盛時期,建造的目的據傳說是為了供奉一尊明久多吉佛像,
即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該佛像是當時的吐蕃王松贊幹布迎娶的尼泊爾尺尊公主從加德滿都帶來的。
之後寺院經歷代擴建,目前占地25100餘平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大昭寺內供奉的是文成公主從大唐長安帶去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
而尼泊爾帶去的8歲等身像於八世紀被轉供奉在小昭寺。
大昭寺建造時曾以山羊馱土,因而最初的佛殿曾被命名為“羊土神變寺”。
1409年,格魯教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為歌頌釋迦牟尼的功德,召集藏傳佛教各派僧眾,在
寺院舉行了傳昭大法會,後寺院改名為大昭寺。也有觀點認為早在9世紀時已改稱大昭寺。
清朝時,大昭寺曾被稱為“伊克昭廟”。

今朝風采
大昭寺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築,也是西藏現存最古老的土木結構建築,
開創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廟佈局規式。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爾、印度的建築風格,
成為藏式宗教建築的千古典範。
西藏的寺院多數歸屬于某一藏傳佛教教派,而大昭寺則是各教派共尊的神聖寺院。
西藏政教合一之後,“噶廈”的政府機構也設在大昭寺內。
活佛轉世的“金瓶掣簽”儀式歷來在大昭寺進行,1995年,
確定十世班禪轉世靈童的金瓶掣簽儀式也是在這裡舉行的。

建寺
大昭寺始建於647年,是藏王松贊干布為紀念尺尊公主入藏而建,後經歷代修繕增建,形
成龐大的建築群。寺建築面積達25100餘平方米。有20多個殿堂。主殿高4層,鎦金銅瓦頂,
輝煌壯觀,具有唐代建築風格,也吸取了尼泊爾和印度建築藝術特色。
大殿正中供奉文成公主從長安帶來的釋迦牟尼12歲時等身鍍金銅像。
兩側配殿供奉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尼泊爾尺尊公主等塑像。

佛事中心
大昭寺是西藏重大佛事活動的中心。五世達賴喇嘛建立“甘丹頗章”政權後,
“噶廈”政府的機構便設於寺內,主要集中在庭院上方的兩層樓周圍。
許多重大的政治、宗教活動,如“金瓶掣簽”等都在這裡進行。
大昭寺殿高4層,整個建築金頂、斗拱為典型的漢族風格。碉樓、雕梁則是西藏樣式,
主殿二、三層簷下排列成行的103個木雕伏獸和人面獅身,又呈現尼泊爾和印度的風格特點。
寺內有長近千米的藏式壁畫(文成公主進藏圖)和《大昭寺修建圖》,
還有 兩幅明代刺繡的護法神唐卡,這是藏傳佛教格魯派供奉的密宗之佛中的兩尊,
為難得的藝術珍品。

傳說一
大昭寺寺址最早是一片湖,松贊干布曾在此湖邊向尺尊公主許諾,隨戒指所落之處修建佛殿,
孰料戒指恰好落入湖內,湖面頓時遍佈光網,光網之中顯現出一座九級白塔。
於是,一場由千隻白山羊馱土建寺的浩蕩工程開始了。

傳說二
兩位公主各自帶來了一尊珍貴的釋迦牟尼的佛像。作為最貴重的陪嫁,
尼泊爾公主帶來的是釋迦牟尼八歲時的等身像;
文成公主從內地的長安請來的是另一尊十二歲的釋迦牟尼等身佛像。
藏民公認這兩尊佛像是最早進入雪域高原的佛像,然後為了供養這麼神聖的佛像,
松贊干布就開始修建西藏佛教歷史上最早的佛教建築物。便是大昭寺和小昭寺了。

傳說三 
相傳建大昭寺時,幾次均遭水淹。文成公主解釋說,
整個青藏高原是個仰臥的羅刹女(如果有機會去西藏博物館,推薦你一定要看一幅非常古老的唐卡,
畫的就是文成公主推算的吐蕃的地形)。這個魔女呈人形,頭朝東,腿朝西仰臥臂,
大昭寺所在的湖泊原來正好是羅刹女的心臟,湖水乃其血液。
所以文成公主說大昭寺必須填湖建寺,首先把魔女的心臟給鎮住。
然後文成公主還同時推薦了另外十二個小寺院在邊遠地區,鎮住魔女的四肢和各個關節,
共建了十三座寺院。
按照文成公主所選的位置,建寺首先要填湖。
當時主要的運輸工具是依靠山羊背著裝著沙和土的袋子。
就這樣把這個湖泊給填平了,給大昭寺奠定了基礎。
其實今天的拉薩這兩個字就是從大昭寺演變而來的。
最早拉薩不叫LASA,古文書上都是RASA,RA是山羊,SA是土地,意思是山羊建的地方。
後來因為修建了這樣神聖納佛殿,裡面供奉了佛祖的像,有佛經、佛塔,
還有四面八方的信徒來這裡朝聖,大家都認為這個地方是佛地,所以又改稱拉薩
LA在藏語裡是佛的意思,SA是地。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28306.htm


TOP